English

图书,你活着

1998-05-07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竹内实教授在夜间来电话,邀我去天津市图书馆看日本书。睡意朦胧中我就答应了,全然没有考虑为什么放着北京的大批日本书不看,偏偏冒着蒸笼般的暑热去天津?图书,不就是把印着字的本子放在一起吗,在哪儿都应该是一样的。

星期日的早上,我们来到天津中环路上的图书馆新大楼,陆馆长、朱副馆长等负责人已经在恭候竹内实教授。见面交谈才5分钟,就说请我们看书去。熟悉中国官场排场的人们都会微感诧异,怎么这样简陋行事?看来那些还没有见面的图书才是真正的主人,它们对在座的爱书人都有巨大的吸引力。随着电梯的上升,我们一下子就被拉到16层楼上的书库里。书库很普通,书架也很普通,架上堆满零乱的日文书。我随手拿起布满黑灰的一大本书,取下陈旧的包书套,竟然是明治年间出版的一部百科全书,真是叫我喜出望外。1993年我去日本客座研究日本百科全书时,钻过几十家图书馆和古书店去查找这些图书,真够辛苦的,现在只费吹灰之力,它就呈露眼前了,怎能叫我静得下来!再拿起另外一本书,是线装和刻的诗画集。我简直搞糊涂了,在这个天津中心高楼上,如果是卡拉OK厅,我也见怪不怪,但现在是一排排沉重的书籍,仿佛是一排排老兵,满身征尘,伤痕累累,在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,正按口令集中在此。他们在等待什么?我顺着书架慢慢地走过去,体验着它们跳动的心脉,查看着它们破烂的穿着。从书中字里行间,我渐渐感到它们依然是有巨大生命力。它们在无言地接受我们的检查,没有掌声和鲜花,它们依然在期望,有它们为中日文化交流重新服务的一天。

我们几个看书人,全被淹没在书架间,直到图书馆领导把我们拉回现实,去会议室的路上,竹内实教授坚定地说道:“我下次来的时候,要带铺盖卷来,带康师傅方便面来。”我心里想,怎么同我的想法一样?不过,最重要的问题是,这些图书是怎么到这里来的?负责人白主任把她考证的结果坦然相告,把家珍一一数来。原来这里藏有6万部日文书以及大量中文书,是以1905年创建的“天津日本图书馆”为发端,比天津图书馆的前身———直隶图书馆还早两年,成为天津地区最早的图书馆,也是日本在中国所建最早的图书馆。这些图书曾经迎接大量读者来利用,直到抗日战争结束。后来这些图书在库房里沉睡了半个世纪,直到馆长邀请竹内实教授作为重新拜访这些图书的第一位日本人,开始了书籍的新生。这些图书的来源是清楚的,采购和捐赠各占一半,捐赠的团体相当多,例如有东京骏河台图书馆、日比谷图书馆、大阪市图书馆、北平国立图书馆、上海图书馆协会、商务印书馆等。这些日文书自然是从日本来的,曾经被仔细登录和流通,原因是它们开始是属于日本在天津居留民团的。

日本在天津居留民团,就是说曾经有几万日侨在天津生活工作几十年。在这些图书里就整理出几乎一整套居留民团的资料,不单有其成员、结构、活动等,能详细到几乎每一天,日侨参加天津社会生活的种种情况。这些图书不过是他们的文化食粮罢了。但是在中日新关系的今天,这些图书已经被历史赋予新的使命和见证重任。所以竹内实教授在发言中高兴地说了许多,除了他作为日本学者的愉快心意之外,已经在预测,当这批硕果仅存图书的消息在日本散开后,会有多少日本人前来利用?应该怎么利用才合适?

我坐在旁边,能说什么呢?我自己就是想尽早带铺盖来看书的人,对这些图书的重生意义,我能够说上一大堆赞美词语。感谢天津图书馆的爱书人,他们为中国文化保存了一块干净的人文空间,自己的牺牲是可以想象的了。我只能想:当这些流落中国近百年的日本图书,在一间“日本在天津居留民团展览会”场上和公众见面的时候,它们的笑脸和中日人民的笑脸互相辉映,我能够举起照相机,拍下那美丽的画面。

图书,你活着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